地砖的透水系数是衡量其透水性能的指标,通常以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的水量(如毫米/秒或厘米/秒)表示。该参数直接影响雨水渗透效率,对城市防涝、地下水补充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。
国内外主流标准
1. 中准
依据《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》(GB/T 25993-2010),透水砖透水系数需≥0.1 mm/s(相当于360 mm/h)。部分地方标准(如北京、上海)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更高要求,例如重点区域透水系数需≥1.5 mm/s,以应对暴雨场景。
2. 欧洲标准
EN 1338(混凝土铺路砖)与EN 1341(天然石材铺路砖)规定,透水砖透水系数需≥0.2 mm/s,部分生态敏感区域要求提升至≥0.4 mm/s,并需通过冻融循环测试验证耐久性。
3. 美准
ASTM C1781规定透水混凝土砖透水系数需≥0.01 cm/s(约0.36 mm/s),重型车辆通行区域则需≥0.02 cm/s,同时抗压强度须达35 MPa以上。
分类与应用场景
- 低透水型(0.1-0.3 mm/s):适用于人行步道、广场等低荷载区域,兼顾基本透水与结构稳定性。
- 高透水型(0.5-3.0 mm/s):用于停车场、城市主干道,需配合级配碎石基层提升排水能力。
- 生态调节型(≥5.0 mm/s):多见于雨水花园、河道护坡,采用多孔陶粒等材料增强蓄水功能。
选择注意事项
1. 透水系数与抗压强度需平衡,荷载区域应选择透水系数≥0.3 mm/s且强度≥Cc50的产品。
2. 定期维护(高压冲洗、真空抽吸)可恢复因孔隙堵塞导致的性能衰减,使用3年后透水率应保持初始值的60%以上。
3. 寒冷地区需关注冻融循环指标,透水系数测试应在-15℃冻融25次后进行验证。
随着海绵城市理念推广,透水系数标准呈现动态升级趋势。例如深圳2023年新规要求新建道路透水砖透水系数≥0.5 mm/s,并强制配置渗水井系统。未来,透水材料将向纳米级孔隙调控、自清洁功能等智能化方向发展。

上一条:地砖塑料的注塑工艺参数如何控制?
下一条:没有了